圆满人生读书会|46个居家临终患者的真实故事
2024-06-06 15:01
       2024年5月25日,荣基金杭州地区志愿者团队举办了《可喜可贺的临终》线上读书会。荣基金秘书长任蕾及10位志愿者伙伴,在导读吴凌燕老师的主持下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笠原文雄在书中写道:死亡并不会因为恐惧和忌讳就停止脚步,在东方社会普遍回避死亡、拒绝死亡的语境下,追求高质量死亡的安宁缓和医疗正在悄然发展。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分享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以及从书中获得的新知和对生命、死亡的启发。
       以下内容摘自本次读书会上部分伙伴的分享:
       我对于书里面提到的日本安宁疗护服务系统非常佩服,也很羡慕。在日本,临终患者在生命末期的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安宁疗护的服务,不管在医院,还是在居家期间。
       小笠原医生对细节的把握特别到位,尤其他在跟病人沟通的时候,他还特别强调沟通病情的重要性。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家属会让医生帮忙隐瞒病情,而医生也会听从家属的要求,所以很多病人都是在不知道病情的情况下去世。小笠原医生传达的理念就是一定要向患者本人告知病情,这是决定后面一系列照护方案的基本条件。
       告知患者病情的时候,他会握着病人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会用心去跟病人沟通。告知病情是第一步,病人知道病情的当下可能会恐慌,因此需要一系列的安抚的措施。
       多年来,小笠原医生凭一己之力把居家安宁服务系统建立起来,他还是当前日本安宁疗护协会的会长。虽然我国安宁疗护服务系统整体发展和日本还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点努力的话,相信中国的安宁疗护事业会取得稳步发展。
       《可喜可贺的临终》里有很多故事,从中看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充满希望、心满意足、毫无牵挂地离开,这便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最幸福的喜丧吧。
       当人们处于生命的末期,会本能地对疼痛产生恐惧,通过安宁疗护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书里提到的那些病人很多都有疼痛的问题,通过安宁疗护模式实现了对疼痛的有效管理,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我们曾经陪伴的一位末期患者,目前也已经在使用吗啡止痛,患者本人疼痛缓解的同时,家属的内心压力也得到缓解。在没有疼痛的基础上,患者和家属可以有更多其他的期待,才可以追求生命的质量。
       人越是走到生命的最后越敏感,本能地会被精神层面的东西吸引,想得到精神上的关怀。如何重视和尊重包括自己的每一个生命?在生命垂危将死之时,如何让自己以及他人的言行和愿望,都成为善言善行,成为走向死亡旅程的力量?
       如果从当下开始就心存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恩,善言善行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是不是从精神层面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喜悦能量,自然就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当我们对自己内心的巨大潜力有所了解,也一定会相信其他人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这种力量。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而发现自己内心力量的源泉。
       《可喜可贺的临终》中写到“人类自身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只不过活在失望与绝望中时,这种力量就会变成负能量。消解所有求生的勇气和体力,缩短了寿命。反之,倘若一直活在希望中,这种力量就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基本生活能力,并带来惊人的延命的效果。”
       通过安宁缓和医疗这样一种能让爱相互流通的服务模式,可以让死者善终,生者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