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基金舟山志愿者从8月7日开始进入了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舟山市老年康复医院)的病房陪伴活动,舟山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挂靠在该院。
医院的新院区远离市区,环境安静优雅,只是夏秋交替时节,午后的阳光依然热辣,但是没能够阻挡荣基金志愿者投入到活动中来的热情。8月14日那天陪伴的那位88岁的阿姑(袁奶奶),她传递出来的那份快乐留在了我们志愿者的心里。
今天是我作为安宁疗护志愿者的第一次陪伴,不免有点小紧张小兴奋,幸好一开始我们的带队吴老师带领我们做了放松冥想,让我慢慢的平静下来,开始回归当下,关注自己的内心,先给自己做了心理疗护。接着我们三个人轮流读荣基金志愿者的理念和行为规范,这个感觉很有仪式感,感觉此刻已经是一个正式的陪伴者了。
王主任带我们来到了病房,简单的说明了来意,互相之间做了介绍,王主任说我们都叫她阿姑,那我们也叫她阿姑吧,一下子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有了亲切感,这也为后续良好的交流做了铺垫。后来才知道,老人的侄女就是这家医院的护士,现已退休,老人今年89岁(她自己一直说92岁),由于年老多病,是医院常客,且都是她侄女送她住院,照顾她,所以她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很熟悉,阿姑的称呼也是这么来的。
刚进入病房时见老人正坐在床上用手按揉上腹部,说胃疼。后来话匣子打开,聊起来了胃疼也好了。老人回忆起她年轻时(36岁)就丧夫,她9岁的儿子有一次无意中说了,隔壁家的某某他爸爸撑船回来了,那我爸爸呢,我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当她听到儿子说这种话时,眼泪刷的流了下来,这时儿子也感到说错了话,马上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说这话,说到这里,老人眼眶湿润了,其实这时我的眼眶也湿了……老人后来又不断的讲到印刷厂工作的人和事,很多人名都叫得出来,很多事都能记起来,可见老人的远期记性还是很好的,老人说话风俗幽默,有时候还很搞笑,有些通俗的老话头说得很溜,把我们都逗乐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安宁疗护志愿者陪伴,有幸遇见这样健谈又乐观开朗的老人,尽管老人一生历经磨难,身边的好多亲人早早离世,老人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对未来对死亡都很淡然,但内心还是很坚毅。
陪伴的时间在老人的自述和回忆中很快的过去了,直到要进晚餐了,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最后我们和老人握手告别,这时候我想起了学习过的内容,不能说我们下次再来看你这一类话,不能给老人有承诺,有期待。今天的陪伴很愉快很和谐,陪伴过程中我也一直脑子里在回顾陪伴的技巧,倾听时要用心,要保持积极关注,不打断、不作价值评判等。
今天第一次陪伴病人,非常巧合,竟然遇到能说出我名字的患者,我现在虽然在二院门诊科室,但以前是王主任科室的护士,因为袁阿婆以前一犯病就住二病区,但将近九十的袁阿婆还能记得我的名字,心里也特别开心。
一进病房,就看见袁阿婆已坐在病床上等我们了,待我们坐下,她一个个看过来,虽然我戴着口罩,但她一眼就认出我,很高兴地说“原来是陈燕”,并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我也很欢喜她能认出我,并还记得我的名字,开心的竖大拇指称赞她。阿婆很健谈,一直不停的找话题,说话的表情特别丰富,甚至有时候觉得特别俏皮可爱,引的我们三个志愿者哈哈大笑,恍然间会觉得不是我们在陪伴病人,而是阿婆在逗我们开心。
听袁阿婆讲在她36岁时丈夫就去世了,她为了儿子就一直未再嫁人,一直守寡到年老,初算一下时间,阿婆将近五十多年是一个人过来的,也特别不容易。还讲了她有五个弟弟,分别做什么工作,但说的最多还是她以前印刷厂工作的地方,还一个个的叫出以前同事的名字,讲着讲着甚至把我当成了她厂里的同事,问我谁谁还在伐?然后还说别人有什么事都喜欢找她,感觉她也觉得很自豪,好像跟着阿婆回到了她过去。
陪伴的时间在袁阿婆滔滔不绝的回忆和诉说中很快就过去了,在晚餐送餐进来时,我们结束了此次陪伴。在我们刚进去坐下时,阿婆当时皱着眉头说胃疼,但后来未再听她说起。听护工说阿婆前几天还犯糊涂,说胡语,特别幸运阿婆今天思维特别清晰又正常,也是病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迹象,心里祈愿阿婆身体安康!
患者从36岁一直守寡到现在,将近五十多年风风雨雨一个人走过来,特别不容易,阿婆在乐观开朗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坚强的心,值得敬佩,想来也是她的长寿之方。一起跟着阿婆的思路回忆她的往事,仿佛跟着阿婆回到她的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体验。
(虽然叫阿姑更合适,但我心里还是想称呼她奶奶的)
那天陪伴的八十八岁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