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基金杭州|原来编织也可以是艺术疗愈
2024-11-05 21:48
       在2024年11月2日那个洒满金色阳光的温馨午后,荣基金的7名志愿者怀揣着满腔热忱,踏入了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的大门,为3位慈祥的老人与1位辛勤的护工带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编织艺术疗愈之旅。
       活动巧妙地利用色彩作为情绪的桥梁,邀请每位参与者选取与自己当下心境相契合的彩线,仿佛将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通过这一缕缕色彩悄然展现。柔软的编织材料,成为了情感交流的温柔媒介,它不仅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心灵触碰,也让这份情感的流露变得自然而流畅。
       在纺织的过程中,人们的身体经验,同样也能影响人们对于织物的情感投射。织物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极为规律性的活动,它重复、有节奏,能制造一种平静的治愈性效果。据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报告可知,这不是假想的平静感,而是可以测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率、肌肉张力和血压会降低,脑电波中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都会减弱,作为基本节律的a波相对来说得到强化。让人产生一种安定平和的感觉,与哺乳中的婴儿相似。
       —资料来源:
       126BeverlyGordon.Textiles:The Whole
       Story[M].London:Thames &Hudson.2011.p248
       参与本次活动的4名大学生志愿者,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是“荣.悦生”大学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团队成员。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荣幸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的专家志愿者杨安。他们携手,用专业知识与满腔热情,共同编织了一场关于爱与温暖的邂逅。
 
       活动筹备阶段,志愿者们细心挑选、裁剪各色编织材料,每一份准备都蕴含着对老人们创造潜能的无限期待,希望这些斑斓的色彩能成为他们快乐与成就感的源泉。
       随着老人们缓缓步入活动室,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喜悦的气息。杨安老师以极大的耐心,一步步引领着大家走进编织的世界,从最基本的技巧到简单的图案编织,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老人们虽已年逾古稀,但那份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的热情却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聚精会神,跟随着志愿者的步伐,指尖在彩线与织针间跳跃,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令人动容的是,一位护工也被这份温馨所感染,主动加入编织的行列,选择与大家并肩作战,共同编织着属于这个下午的美好记忆。活动室内,笑容如花般绽放,温暖如阳光般流淌,每一个瞬间都定格成了心中最宝贵的画面。
       随着时光的流转,老人们手中的作品逐渐成形,有的是实用的包包,有的是舒适的坐垫,每一件都承载着他们的心血、情感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场艺术疗愈之旅,不仅让老人们享受到了编织带来的乐趣,更在他们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为他们的生活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志愿者而言,老人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与欢声笑语,便是最珍贵的回馈。这个午后,因爱而聚,因编织而暖,成为了所有人心中一段难以忘怀、温馨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