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简称“荣基金”)举办了一场志愿者线上分享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浙江、广西等多个省市的7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10位代表在线分享了他们陪伴的感悟与心得。
荣基金秘书长任蕾的开场分享,以一句意境深远的诗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来形容基金会的志愿者团队。她说,荣基金的志愿者们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却共同照亮了关爱与陪伴的道路。近期,随着志愿者团队的不断壮大,荣基金在各地有序开展了针对安宁病房患者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关怀活动,收获了很多。分享不仅是情绪的释放,更是心灵的触碰。每一个故事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解开内心的结,传递爱与力量。
以下节选自各志愿者分享的感悟,期待能为大家的心灵带来更多触动与启发。
每次的陪伴活动,我不仅收获了感动和成长,还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安宁疗护教会了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每一个当下。作为护理人员和安宁疗护志愿者,我能够陪伴患者安详地离开,让他们带着家人的爱温暖地离去,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回顾这一年的历程,我深感自己收获颇丰。我不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未来,我将继续跟随大家的脚步,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为安宁疗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荣基金能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结出硕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与关怀的温暖。
随着基金会为我们提供了安宁疗护的培训,我们开启了更加深入的陪伴活动。每次探访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贴心的陪伴。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老人,我们更是优先安排,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温暖。我记得陶奶奶因认知障碍不慎摔断了腿,卧床不起,情绪低落。在那段日子里,我们每次都安排志愿者陪伴在她身边,陪她聊天、解闷,让她感受到慰藉与温暖。
在这一路的志愿者服务中,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成长。从最初的听不懂上海话、不知如何与老人交流,到后来的耐心倾听、共情陪伴,我学会了如何与老人沟通、如何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与父母的时光,懂得了如何去爱他们、尊重他们。
每次来到养老院,我的内心都会变得异常平静。老人们总是盼望着我们的到来,他们会说:“一早我们就记得今天是星期三,是你们来的日子。”蒋老师会为他们剪指甲,而我则陪他们聊天。从第一次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们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和点滴日常。即使面对失智的老人,我也会静静地听他们讲述,陪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回顾这半年做荣基金志愿者的日子,我时常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加入。但我又非常庆幸,是缘分让我加入了这个充满爱的团队。这份陪伴不仅治愈了我的焦虑和恐惧,也提醒我要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一切,感恩活着的每一天。
就像《我爱我家》那首歌中唱的那样:“你是我远离你时永远的回程票,你是我靠近你时开着的一扇门。”我们就像一粒粒尘埃,在爱的照耀下发光发亮。在陪伴中,我们温暖了彼此,也期盼着下一次的相见。
换位思考一下,当我再老一点、行动不便、手脚不灵、表达不清的时候,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陪伴呢?那就是真诚的关心、足够的尊重、柔和的语言、温暖的微笑以及共情的倾听。陪伴更多的是在疗愈自己。疗愈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倾听自己的能力决定了倾听他人的能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陪伴,我也在不断地成长和修炼自己的慈悲之力。
无论是一对一的陪伴还是我们的集体活动,每一次志愿者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爱心。他们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微笑,就像我们服务的合展至亲养老院反馈的那样:“我们的志愿者有爱心、全程微笑面对长者、感染力强。”
我记得在走廊上遇到的一位爷爷,他因为脑部疾病而一直流口水,无法控制。初见时,我确实有些震惊和想要逃避。但当我深入与他交流后,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位非常善良、热情的爷爷。他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们的到来,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诚和温暖。
在这些经历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逐渐意识到,荣基金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社会服务时长的平台,更是一个让我成长、让我学会关爱和感恩的地方。通过与这些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的接触,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珍惜。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激荣基金给我带来的这些经历。它让我从一个功利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热爱公益、愿意为弱势群体付出的人。未来,我会继续参加荣基金的活动,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
张奶奶,一位重度认知障碍的老人。初见时,她的忧郁与无助让我心疼。我用益智玩具试图与她互动,但她却无动于衷。于是,我轻轻为她涂抹精油,通过手心的温度与她建立连接。渐渐地,她的手变得柔软,紧紧握住我的手,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开始反过来辅助我,那无声的举动,充满了感激与爱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是可以传递的,它温暖了奶奶,也丰盈了我自己。
荣基金不仅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更是一个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的沃土。我衷心希望,荣基金的光亮能够照亮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让爱的力量温暖每一个人。
在我看来,安宁疗护为那些在生命末期、面对不可治愈病痛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选择。如今,大多数人仍选择在医院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而安宁疗护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家中、在亲人陪伴下平静离世的可能。我的奶奶就是在去年3月份,96岁高龄时,在家中安详离世。她的生命末期,是我们一家人轮流陪伴度过的,这种生死两相安的方式,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成为了我的榜样。因此,我认为安宁疗护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可能性。
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我都坚信自己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安宁疗护、有勇气行动起来。我的主题是“向死而生,以终为始”,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珍惜当下。我相信,这才是做安宁疗护宣传的最大意义。
看到母亲被疼痛折磨,他们心如刀割。我告诉他,虽然母亲现在不能说话,但她知道孩子们都在陪伴她。我鼓励他好好跟母亲道别,表达爱意,不要让爱在心口难开,留下遗憾。同时,也建议他如果母亲有心事或心结,要好好跟她说一说,让她放心离开。
陪伴时间结束后,我们与两兄弟告别。他们由衷地感谢我们,表示这次陪伴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更好地陪伴母亲。这次陪伴很短暂,但我们给予家属的临终陪伴和关怀却是意义深远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老人在最后走的时候和家人们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温暖与安宁。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好好告别”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更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与释怀。
我觉得“四道人生”的表达不仅仅适用于父母关系,它在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中都同样适用,只是感受会有所不同。
虽然我一直是在陪伴长辈和病人,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在疗愈我自己。我学会了倾听,倾听了老人们的故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我享受当下的同时,也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我觉得人生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和感受。每当我想起这些,我就觉得现在发生的什么事情都无所畏惧了。
现在,我经常思考人生的表达,也经常进行陪伴。我发现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渐渐增强。比如,跟家里人吃顿饭,我会感到特别幸福;走在北京秋季的落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我也会觉得很幸福;甚至坐公交车有座位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幸福。现在,我在分享的时候,知道你们在倾听我,我也感到特别幸福。
在与老人们的聊天中,志愿者们着重了解他们的心情状态,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他们甚至能够坦然地谈论一些我作为新志愿者原本以为很忌讳的话题,让老人们感到安心。这种氛围让我感到,志愿者和老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给予和被接受、被照顾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的精神鼓励和支撑。
在陪伴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仅是给予老人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陪伴和鼓励。我们像读者一样,去阅读他们这本厚厚的生命之书,感受他们曾经绽放过的生命芳华。这种相互的给予和支撑,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意义非凡。
在这场分享中,我们频繁地被感动到抹眼泪,每个志愿者加入的原因都各不相同,但同样的是,通过爱别人滋润了自己,那种滋润像绵密的电流充满身体和心灵,是一种强大而温柔的力量,在任何时刻都像脊柱骨一样支撑着我们。
如果你也想体验这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志愿者